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活質量也有新的要求。同樣的對軸類零件也具有了新的要求,耐磨、漂亮的零件更加的受到消費者的認可,調質處理無疑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處理方式。 根據小編我的總結調質的方式有多種,其中電阻爐加熱方式的傳統(tǒng)調質處理是*常見的,但電阻爐加熱也存在弊端。而采用感應加熱方式的調質處理在國內不多見,但因其環(huán)保、節(jié)能性好的優(yōu)點,在國外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電阻爐調質主要有以下缺點:1、保溫時間長,氧化脫碳多。2、臺車爐加熱變形量大。3、勞動強度大,需要操作人員多。4、爐子耗能大。5、質量穩(wěn)定性差。
圖1為經臺車爐調質后的長桿類零件,可明顯看到表面大量的花斑狀氧化皮。圖2可見長桿類零件調質后嚴重的“S”變形與“麻花”變形。
氧化脫碳多不僅造成材料的浪費,更是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淬火水槽因為大量的粉末狀氧化鐵皮(見圖3),需要定期將水槽中的水抽干清理出氧化鐵皮。氧化鐵皮過多容易導致水泵堵塞和水流速度減緩,降低淬火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材料氧化脫碳,需要在粗加工時增加加工余量,無形之中增加車削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量。
臺車爐調質后拉桿變形的問題更是長期困擾熱處理企業(yè)的一大難題。如圖2 的變形量,校直工人需要對拉桿多點反復進行校直才能達到規(guī)定的直線度要求。由于質量可靠次變形量大,有些軸桿零件在質量可靠次校直去應力后,往往會反彈。需要進行二次校直和去應力,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圖4是2013年6月份,我們在車間實地跟蹤記錄的長桿類零件調質后變形及去應力次數數據。跟蹤的總根數為13根,調質后所有拉桿均需校直,經質量可靠次校直后去應力成功的只有4根,第二次校直去應力的到達9根之多。
雖然經過技術人員不斷的努力改進,變形的現象在2013年下半年有較大改觀,然而由于受條件限制,在淬火冷卻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不可避免的組織轉變不均性疊加一起,勢必造成變形的不可控性,呈無規(guī)律分布,難以**根除。與此同時,由于臺車爐密封性能差,工作在臺車爐中加熱和保溫時間長,氧化脫碳的情況較為嚴重。 為減少氧化脫碳,常用的方法是在加熱過程中使用保護N2等氣氛。但在每月24h*30d的不間斷生產情況下,加N2保護氣氛會導致成本非常高昂以及實際換氣操作的復雜。再加上臺車爐需要不斷進出爐,導致每次進出爐均需要重新加保護氣氛,既影響生產效率,又消耗大量的N2. 因此我們尋求一種能解決變形和氧化這兩大難題的調質處理方法,關注這個行業(yè)的*新進展,發(fā)現國外有資料介紹應用感應加熱技術成功進行實心棒料調質處理的案例,目前*大直徑能處理到160mm,而國內相關報道較少。
二、感應加熱技術應用于調質處理的理論可行性 感應熱處理是利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得被加熱工件內部產生渦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加熱目的,在進行保溫、冷卻的熱處理方法。一直以來在表面處理領域被廣泛應用。
感應調質試驗首先在外協(xié)廠家的淬火機床上展開。圖6和圖7分別為淬火前和淬火時的照片。設備電源頻率20——30KHz,感應器為單圈感應器,且噴水圈和加熱圈為一體式,這種感應器結構適合做表面淬火,不太適合做深層加熱。在有限的條件情況下,我們嘗試盡*大可能地是淬火層變深,選擇了非常小的比功率。具體工藝參數見表1。
表1 試驗工藝參數
> > > > > >
匝比 電壓
匝比 電壓
表4 力學性能數據
> > > (%) 沖走吸收能量Akv> 我們采集了一組國外的專業(yè)廠家的試驗數據與2013年相同規(guī)格試樣臺車爐調質后采集的數據做對比分析。兩者材料牌號稍有不同,但化學成分基本一致,具體材料成分見表5.表6為爐子調質與感應加熱調質的力學性能比較。 表5 試樣材料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表6 爐子調質和感應調質力學性能比較
> HBW 抗拉強度
116.5 調透 歐標 905 717 19 66
四、感應調質本土化的可行性
-
感應調質的適用范圍與設備布置
-
感應加熱技術應用于中小徑軸桿件的調質從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已在國外廣泛應用,國內的東北特鋼大連基地已有一條感應調質生產線。
-
感應調質后零件的力學性能并不亞于甚至優(yōu)于電阻爐的調質,硬度的均勻性也更好。根據現場觀察,感應調質后零件的變形量也遠小于電阻爐調質。
-
結合實際生產及試驗數據,感應調質生產線適用于直徑≦120mm的軸類零件,更具經濟合理性。本文由河北感應爐廠家編制,轉載時請注意處處:www.hengyuandianlu.com